從“世界級儲量”向“世界級產業”邁進包頭稀土點亮科技新藍海
發布時間:2025-07-09 23:37 來源:內蒙古日報
無需精準控溫調濕,展示區的蔬菜卻鮮翠誘人——在內蒙古國創稀品科技有限公司植物工廠里,奧秘藏在蔬菜頭頂那盞稀土植物補光燈中。它精準調配育苗期與開花期的紅藍光比例,激發根系活力、提升花果品質,讓作物在惡劣環境下也能生機勃勃。這僅僅是包頭稀土“七十二變”的驚鴻一瞥。
7月5日,記者在內蒙古國創稀品科技有限公司植物工廠看到,工作人員將藍光打在墻壁與大棚轉光膜上對比,光色瞬間由藍轉紅。國創總經理王瑞揭開玄機:“有害藍光經此轉光材料,轉化為植物所需的特定波段紅光。”經測試,該技術使茶山采摘期提前45天,蒙草生長周期縮短至7天一茬。作為自治區首家稀土光功能材料量產企業,國創以添加鑭鈰等元素的轉光粉制成功能性母粒,已滲透大棚膜、電子背板、照明導光板等領域,將有害光轉化為護眼綠光或促生紅光。今年更攻關稀土量子點材料研發,上半年三大光領域終端產品訂單飽滿,預計年產值達7600萬元。
當下,包頭“稀土+”戰略正持續向新能源、電子信息、智能制造拓疆。稀土新材料技術創新中心與頂尖團隊共建的智能化中試線即將投產,專注年產50萬臺毫瓦級盤式電機。相關科研人員介紹,相比主流徑向磁控電機,新型盤式電機體積更小、更為輕薄,散熱效率在同類產品中突破50%極限,目標直指70%—80%。這不僅助力電子產品及新能源汽車散熱、延長壽命、實現進口替代,更為包頭高性能釹鐵硼磁體開辟全新應用空間。
創新矩陣是產業躍升的堅實支撐。聚焦“全國最大稀土新材料基地”和“全球領先稀土應用基地”建設目標,包頭全力打造“一院一校一國重一實驗室兩中心”錯位發展格局。13個國家級稀土創新平臺孕育出“稀土彩色墨水屏”“稀土熱管理紡織材料”等突圍項目,直擊“卡脖子”難題,實現“起跑即領先”。
兩年奮進,包頭稀土產業交出耀眼答卷:全國最大稀土新材料基地已然成型。稀土企業數量增長超50%、達270家,新材料產能翻番、逼近30萬噸,產業產值從2022至2024年凈增六成以上,突破千億元大關。今年前5個月,稀土產業增加值增長12.7%,投資額激增1.6倍——包頭稀土正加速從“世界級儲量”向“世界級產業”堅實邁進。
“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是核心抓手。”包頭市工信局副局長溫永清強調,“我們推行‘企業家出題,科學家答題’機制,依托現有30多個創新平臺,推動科技成果精準轉化。”錨定今年稀土產值1300億元以上的目標,包頭正匯聚三鏈融合的磅礴力量,在稀土應用的廣闊藍海中全速航行,將“點石成金”的稀土傳奇,書寫成中國智造的世界級篇章。